央广网北京9月6日消息(记者吕红桥)系列报道《解码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》,9月5日推出第三篇:《从利润不如一袋饼干到单价千元,丹阳眼镜业如何“蝶变”?》。
丹阳眼镜城(记者吕红桥 摄)
来到位于江苏丹阳的丹阳眼镜城,记者很快注意到一家眼镜店。这家店铺不光装修是满满的中国风,里面卖的也都是“国风”眼镜,可以看到大量中国元素。比如镜腿末端有的是宝葫芦造型,有的是如意造型。镜腿的卷轴有的添加了“8”字形钱币装饰,寓意财源广进。所有这些设计一看就是花了大心思。在丹阳眼镜城,这种有创意的眼镜店其实还有很多。而在以前,创意、创新曾经是丹阳眼镜产业最缺的东西。丹阳市科技局副局长王军告诉记者,多年前,丹阳眼镜曾经是低端眼镜的代名词。
王军表示:“虽然在价格上比较符合顾客的需求,但是自主品牌的镜架或者镜片缺乏自己的设计元素,基本上都是到国外参展,买一批眼镜回来模仿,没有进一步的创新。”
琳琅满目的丹阳眼镜(记者吕红桥 摄)
低价走量一度让丹阳眼镜风靡全国,但这种模式不可持续。眼镜和其它产品一样,如果不能紧跟市场需求,推陈出新,那么随着竞争加剧,就只能在价格上做文章,利润则会越来越低。丹阳眼镜城市场负责人唐榆云透露,有段时间,丹阳镜片的零售均价只有一二十块钱,不少企业卖一副镜片的利润还不如卖一袋饼干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丹阳眼镜产业开始求新求变。明月镜片是最早转型的企业之一,公司董事长谢公兴当时在做决定时,承受了很大压力。
谢公兴表示:“我们在2017年就开始做战略转型,从过去简单的产品制造转向‘品牌+科技’。针对只要求价格不要求品质的客户,我们主动放弃。在短期内业绩受到了影响,销售收入也受到了影响。我们将重点放在研发上,在这样的情况下,我们完成了调整。”
明月镜片生产车间(记者吕红桥 摄)
明月镜片随后做出一系列动作,比如:建立自己的原料工厂,摆脱对国外企业的过度依赖,解决原料“卡脖子”问题;大力招揽光学人才,加大研发投入,开发新产品;建立“眼球数据库”,使产品更符合消费者的视觉习惯等。这些转型举措让公司跳出了价格战,迈向了产业链的中高端。在明月镜片的展馆,记者见到一款可以预防和矫正青少年近视的镜片,它的终端市场售价高达两千元左右。价格虽然高,但并不愁销路。
工作人员讲述:“这个系列是我们近年来比较火的一个产品,就是青少年近视管理镜片,在一个小的镜片上我们设计了1295个微透镜正点,形成一个离焦讯号,来抑制眼球增长。”
一两家企业的转型会带来“鲶鱼效应”,推动整个行业蝶变升级。目前,丹阳眼镜产业已经有接近30家高新技术企业,50多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。丹阳眼镜企业有镇江市级研发中心11个,省级研发中心6个。
王军说:“从最初模仿到现在重视自主创新,我们的眼镜已经有了很大改变。近些年,丹阳的一些生产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创新,重视高新技术的发展,这对产业自身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。”
在丹阳,记者头一回听说有“配镜游”这个旅游方式。它指的是江浙沪的消费者专门坐高铁来丹阳配镜,顺便逛一逛周边的美食城和旅游景区。这说明,在终端市场,丹阳眼镜的竞争力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。
丹阳眼镜城市场管理办公室党支部书记裴丽娟说:“丹阳眼镜镜片年产量4亿副,占全国75%,占世界40%;镜架年产量1亿副,占到全国的1/3。丹阳有这么一句话,就是‘全世界每两个人戴的眼镜中,就有一个人的镜片是产自丹阳的’。”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上一篇:咸阳装修黑白灰极简风格
下一篇:咸阳装修价格表(附详细阐述)